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常務副主任 荊林波《中國青年報》(2014年10月20日02版)
  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多重性,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高度重視網絡輿論的導向作用。唱響“網絡大國”思想文化主旋律,就要積極利用網絡傳播的快捷、立體性等優勢,用富有吸引力的正能量的主流理論來引領網絡文化建設。
  今年是我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20年來,我國互聯網快速推進,成果斐然。目前,中國網民數為63200萬人,網民數量位居世界之首,同時,我國的手機用戶數量也是世界第一。可以說,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然而,隨著我國互聯網產業的推進,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一些負面現象蔓延至移動互聯網,這些問題不可小視。
  網絡傳播垃圾現象不容忽視
  信息污染及負面功能凸顯
  主要表現在網絡信息污染、網絡資源失衡、網絡信息失範和網絡文化危機。毋庸諱言,信息污染使網絡傳播負面功能凸顯,網絡不良信息干擾甚至顛覆了主流道德觀念。
  當現實社會在形成一種為全體公眾所認同的社會道德體系的時候,網絡言論的“無政府狀態”為各種亞健康的價值取向傳播提供了溫床。為何現實的學校教育一再倡導的價值理念和道德體系在一些“新新人類”的叛逆與特立獨行面前逐漸崩潰?導致這一結局的主因就是網絡垃圾信息的侵蝕。一方面由於網絡文化來得迅猛,致使農耕時代和工業文明滋養至今的傳統文化對它的“應對”“銜接”“包容”發生一些問題,即傳統文化的精神財富並沒有很好地借助網絡文化整體充分地展示,也沒有很好地統攝網絡文化的表現形式,相反網絡文化教育中的工具主義、操作主義卻過多地侵入了傳統文化本身,使得當今文化發生了某種“失範”。與此同時,從世界視角看,發展中國家和古文明國家的文化魅力因信息科技發展滯後而客觀上受到“打壓”。此外,網絡犯罪、網絡暴力、“網罵”、侵犯知識產權等現象,也給我國的網絡文化安全提出挑戰。
  價值觀取向良莠不齊
  在網上什麼樣的價值觀都有,民主的、霸權的,精英主義的、大眾主義的,個人主義的、民族主義的、國際主義的,女權主義的,和平主義的,遺傳決定論與環境決定論……這些形形色色的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念不盡一致。而網民的價值觀念更趨於個性化和多樣化,年輕人在網上更熱衷發表自己的觀點、意見,不再輕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簡單灌輸,他們接納平等對話,其認知、情感等正發生深刻變化,這將使得傳統的灌輸僅僅成為人們眾多價值選擇中的一種,社會道德和價值觀的主要規範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則可能淡化,由於價值傾向的差異,是非善惡標準變得模糊,引起道德失範、道德相對主義乃至道德選擇迷茫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紊亂。
  令人欣慰的是, 2013年以來,我國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大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監督的力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今年,中央成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體現了中國最高層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頂層設計的意志,顯示出在保障網絡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推動信息化發展的決心。
  如何引領網絡文化的建議
  筆者建議,當前要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大力加強網絡主流輿論的陣地建設
  互聯網環境下的網絡信息多重性,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高度重視網絡輿論的導向作用,加強網絡輿論陣地建設,積極利用網絡傳播的快捷、立體性等優勢,用富有吸引力的正能量的主流理論來引領網絡陣地。
  一方面,把握網上輿論的主導權,對於國內外重大事件,力求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給出有價值的評論,或通過論壇、在線交流等網絡互動手段,與廣大網民及時交流和溝通,提升正能量傳播的時效性;另一方面,廣泛採集與主流價值觀相關的信息資源,進行篩選和整理,建立各種數據庫,豐富核心價值理念的時代內容。同時,編輯加工網絡信息,使其具有充足的吸引力、影響力,用正能量去感染網民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傳播功效。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深入挖掘傳統文化
  通過多種方式把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與新時期文化發展成果結合起來,倡導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鼓勵高尚的思想道德。通過制定信息內容分級標準,建立網絡內容分級過濾體系,對黃色、低俗、反國家等不良信息的網上傳播予以控制。
  網絡文化建設“軟”、“硬”兩手都要抓。首先,要發展壯大信息技術產品,建立一套完整、適用的信息安全技術和信息安全產品的安全性測評認證制度,使進口設備和軟件符合我國的安全要求,以法制來維護我們最根本的文化利益;同時,應當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有計劃地打造一批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網絡精品,增強重點新聞網站和知名網站信息的原創性和專業性,系統進行優秀歷史文化對外宣傳網站的建設,把握我國的互聯網話語權。
  培養網絡文化建設和研究隊伍,提供人才支撐
  擁有較高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我國網絡文化建設的關鍵。建議在高校中設置相關專業,有針對性地進行大學教育,著力培育網絡文化創意、技術、管理、營銷等專業的複合型人才,形成與市場、品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網絡文化人才隊伍;優化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從政策、環境等方面,為網絡文化產業人才創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同時,建立互聯網信息服務從業人員準入機制,積極引進在國內外文化產業運作方面有經驗、有水平的高端人才,加強我國網絡文化建設;建立網絡與現實空間教育一體化的教育體系,進一步提高人們利用網絡的能力和網絡文明素養;加強理論研究隊伍建設,註重對網絡文化建設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的系統研究,為網絡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用市場機制引導網絡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網絡文化的產業鏈很長,涉及面很廣,資金投入仍以財政投資為主渠道,現行的文化投資和融資體制較為滯後。有必要儘快形成多元文化產業的投入機制,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以市場融資為主力的文化產業投入機制,建設文化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為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投融資信息和服務,建立專款專項機制,確保傳統文化成果的網絡化、文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大型網絡文化工程的精品產出。  (原標題:唱響“網絡大國”思想文化主旋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61redsw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